教育院校 / 初中院校 / 公立初中
91搜课网
2021-12-11 15:03
鲁迅是一个这样的人物形象: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评;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对下一代的关心和爱护;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斗争。
拓展资料:
鲁讯(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鲁迅作品总是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折射出灿烂的光辉。鲁迅说过我也并没有把小说抬进文苑的意思,不过想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鲁迅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从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阻碍社会进步中,感悟到了新文化启蒙的价值。
在“为人生”的文学思想指导下,鲁迅把小说创作视为能够为唤醒群众麻木的灵魂,促进民族的自我反省与批判的工具。通过悲悯的人物形象,来对国民精神奴役和心灵创伤的揭露;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意在引起社会“疗救的注意”,以达到启迪心志,更新观念,振兴民族的思想文化启蒙的目的。
来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