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中职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及答案

医教及事业单位公考 / 教师从业 / 教师资格证

  1. 91搜课网
  2. 91搜课网

    2024-01-15 14:16

2020下半年中职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新石器时期,人们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
[答案] B。解析:根据史实可知,旧石器时期的人们制作并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制作并使用磨制石器,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B项符合题目要求。我国古代的人们在商周时期开始将青铜器作为工具,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作为生产、生活工具开始得以推广,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2.《史记》记载,秦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体,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为了“求其宁息”,秦始皇采取了哪项措施? ()
A.修建长城
B.统一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推行郡县制
2. [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的根源是诸侯国势力强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结合史实可知,秦始皇为了“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避免诸侯制据混战现象的再次出现,D项符合题意。A. B、C三项都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不符合题目要求,予以排除。
3..根据某史料记载,某水利工程“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句话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隋朝大运河
[答案] D。解析:根据史实可知,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规模最大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接而成。D项符合题目要求。灵渠是秦始皇派兵进攻闽越地区时命人开凿的人工运河,沟通湘水和漓水,解决军队粮饷运输的困难。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郑国渠是战国时期韩国的水利专家郑国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引泾水灌溉关中地区。B项不符合题目要求。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4.日本的奈良城中有一条朱雀大街,此外还有东市、西市两个商业区,它仿照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个城市? ( )
A.汉代的洛阳城
B.唐代的长安城
C.宋朝的东京城
D.明朝的北京城
. [答案] B。解析:根据史实可知,我国唐代的长安城内的南北向主要街道名称是朱雀大街,进行商业活动的市场为东市和西市。唐代,来自日本的遭唐使在中国学习各种知识,将政治制度、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等带回日本。日本的平城京(即奈良)城市建设是在8世纪。结合上述内容可知,日本奈良城仿照的是中国唐代的长安城。B项符合题目要求。
5.某史料记载:“上既削平诸国(女真各部),每三百人设一4牛录额真,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上”指的是()。
A.成吉思汗
B.努尔哈赤
C.忽必烈
D.皇太极
6. [答案] B。解析:根据史实可知,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满族的一种社会、军事制度,按照一定人数任命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加以统领,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出征作战。B项符合题目要求。成吉思汗统一了 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忽必烈建立元朝,实现国家的统一。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皇太极建立清朝,促进满族的封建化进程。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7.从明朝万历时期开始,北京的戏曲形成了“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现象。“昊门”指的是( )。
A.乐府
B.京剧
C.昆曲
D.评弹
7. [答案] C。解析:根据史实可知,明朝嘉靖时期的昆山人魏良辅和剧作家梁辰鱼合作,创造了昆曲, 在万历时期昆曲传人北京并受到欢迎,成为当时主要的戏曲演出形式,进而出现北京的戏曲形成了“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现象。C项符合题目要求。乐府原是我国古代汉族的民歌,后来指代音乐机构、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京剧是清朝时期形成的戏曲剧种,是由微剧戏班同汉调艺人合作,接受昆曲、秦腔的部分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新剧种。B项不符合题目要求。评弹一般指苏州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形式。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8.张之洞认为:“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对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为此他建立了( )。
A.湖北织布局
B._上海机器织布局
C.机器织呢局
D.华盛纺织总厂
8.[答案] A。解析:根据史实可知,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A项符合题目要求。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李鸿章在1878年主持筹建的近代纺织企业。B项不符合题目要求。1880年,左宗棠在兰州创办机器织呢局。机器织呢局是我国近代创办时间最早的机器毛纺织厂。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华盛纺织总厂是李鸿章在1893年委派盛宜怀在上海机器织布局原址设立的官督商办企业。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9.下列条约当中,和香港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天津条约》
④《马关条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答案] A。解析:根据史实可知,《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将九龙司割让给英国,香港岛和九龙司都属于香港,①②正确。《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通商口岸(不涉及香港),英法等国人员在内地自由游历、通商传教,修改税则和赔款,排除③。《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沙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等,与香港无关,排除④。
10.近代中国的一篇文章在开篇提道:“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造警钟鸣。”这篇文章的
作者是( )。
A.章太炎
B.陈天华
C.邹容
D.黄兴
10. [答案]B。解析:根据史实和题干内容可知,“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造警钟鸣”出自陈天华的《警世钟》。陈天华是我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是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家。章太炎撰写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一篇 批驳康有为的保皇理论,宜传革命主张的作品。邹容是我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宜传家,著有代表作《革命军》,宣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黄兴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侖团体的建立,领导了黄花岗起义,著有《黄兴集》等作品。
11.孙中山曾说:“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即忘共和,既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他所描述的是哪件历史事件? (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视颇讲解
1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所说的内容主要指袁世凯背离共和制度,恢复封建帝制。1915年年底,蔡锣同唐继尧等人组织反袁,并于1916年元且宣布出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此举迫使袁世凯放弃帝制。C项符合题目要求。武昌起义是1911年发生在武昌的武装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1913年4月,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招致国民党成员反对。北洋军开赴江西发起内战,国民党决定武力反袁,“二次革命”由此爆发。1917 年7月,孙中山针对段祺瑞毁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旧国会,联合桂系、滇系军阀召开非常国会,发起第一次护法战争。 1920年11 月,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战争。两次护法战争因为没有掌握革命武装、遭到军阀出卖而失败。

二、简答题
26.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的影响。
26. [参考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的影响如下。
(1 )积极方面: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
(2 )消极方面: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引起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问题。
27.简述历史教学中复习的意义。
27. [参考答案]
历史教学中复习的意义如下。
(1)通过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把学过的历史知识加以概括、归纳,使历史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要点化,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历史内容的知识网络。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在知识重复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进一步形成历史认识,将历史记忆变为历史解释。
(3 )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在系统深入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明确历史学习的正确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4 )通过复习,结合学生实际,能够做到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同时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
(5)通过复习,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8.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参考答案]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历史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指针,历史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历史教师只有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明确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相关规定,理清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准确把握相关教学内容,才能确定并突出教学重点。
(2)课堂教学的准备和实施应围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授课过程中需要重点讲授的内容,因此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准备。具体讲授等环节采取对应措施。第一, 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准备时,需要结合教学重点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准备对应的教学用具,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预设之外准备意外情况的预案。第二,教师可以将教学立意聚焦的重点内容分为若干个关键节点,運次、分类地加以突出。第三,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分析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将其目标指向的重点内容落实于课堂。历史教师在具体讲授教学重点时,通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相关教具,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教学重点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了解教学重点的来龙去脉。第四,课堂提问和随堂练习应围绕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加深对教学重点的记忆。
(3 )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布置和课后学习也应围绕教学重点。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归纳教学重点的内容,加深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记忆。历史教师在课后可以围绕教学重点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历史课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教学重点的认识。

三、材料分析题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910年8月,《国风报》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国今日之新政,固速乱之导线也。十年以来,我国朝野上下莫不奋袂攘臂,囂然举行新政。兴学堂也,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也,兼营并举,目不暇给。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奴手,国势益以抢攘。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政”史称什么? (4分)
[参考答案](1)“新政”史称清末新政。
(2)材料中的“兴学堂也,办实业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分 )
[参考答案](2)“兴学堂也”的具体内容包括废除科举制,建立近代学制,派遗留学生出洋留学。“办实业也”的具体内容包括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实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明确奖励实业发展的具体办法。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为什么被称为“速乱之导线”。(7分)
[参考答案](3)“新政”被称为“速乱之导线”的原因如下:①清末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非真正改革创新;②清末新政为了筹集资金压榨百姓,举借外债,向帝国主义列强抵押路矿权,加大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依赖,加深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③教育改革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④清末新政带有一定的欺骗性,使得改革派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转向革命的阵营。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
生的世界意义。
材料二:
课文摘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1846-1847年间, 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了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帮助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要求: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人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播放习近平总书记赞美马克思一生的话:“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惜奋斗的一生。”
教师追问:为什么马克思会获得如此崇高的赞誉?由此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顺利导人新课。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时政热点进行新课导人,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提升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为新课讲授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背景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马克思及恩格斯的图片并附上资料卡片,同时加以讲述:马克思是德国思想家、革命家,他的革命友人恩格斯也是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教师提问: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国际工人运动推动;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总结经验。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展示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史料,请学生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事了哪些组织建设活动?学生回答:1846-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了德意志流亡工人的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帮助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纪录片片段,学生观看结束后,教师提问: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时候诞生的?
学生回答: 1848年2月,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并发表同盟纲领一
《共产党宜言》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
教师出示《共产党宜言》的节选内容并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它的诞生有何意义?学生小组内部讨论结束后选出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代表的回答进行简单点评并进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内容: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2.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史料,可以锻炼学生形成史料分析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小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课堂小结和作业
1.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感悟马克思及恩格斯的革命精神。
2.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一段基志铭。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增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开放式的作业能够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来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赞同

推荐课程查看全部

位置:北京91搜课网 > 学习攻略 > 2020下半年中职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及答案